首页> 弘帆业务 > 合作伙伴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820亿元,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目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14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位。

 

 

 

32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南煤矿1903年建矿,曾是全国五大煤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累计向华东地区输出煤炭近9亿吨。国家批准资源量285亿吨,是我国黄河以南资源储量最大、最具开发潜力的一块整装煤田。淮南矿业集团1998年3月由淮南矿务局改制而成,同年7月下放到安徽省管理,是中国企业集团500强(2013年排名第158位)和安徽省17家重点企业之一。

 2002年以来,企业确立了"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实施"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发展战略,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发展模式,煤、电、房地产、物流、金融、技术服务等多产业快速发展,被列为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中华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近年来,淮南矿业集团以瓦斯治理技术为核心,在深井建设、深部开采、三下采煤、生态环保技术等方面行业领先,连续16年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百万吨死亡率10年下降60倍,产能提升6倍,实现了安全、绿色、创新、和谐发展。企业拥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四个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2013年,企业煤炭产量6375万吨,百万吨死亡率0.078,发电量218亿度,营业收入713亿元,资产总额1559亿元,上缴税费59亿元,是安徽省煤炭产量规模、电力权益规模、资产规模最大的企业。

 当前,企业上下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进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确保企业发展健康可持续,确保职工利益稳定可持续,奋力打造淮南矿业的"升级版"。

 

 

 

QQ截图20140727103951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煤炭采选为主、煤电并举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国华能源有限公司、安徽新集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国投新集"A股(股票代码:601918)于2007年上市。公司井田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煤炭储量101.6亿吨,总资产222亿元,核定生产能力1555万吨。公司规划建设11对矿井,设计煤炭生产总量将达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3590万吨/年的总规模。公司认真落实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战略部署,积极践行国投集团"三为"宗旨,坚持深化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公司位列全国纳税500强、全国煤炭企业百强。

 新集矿区的开发建设开始于1989年12月,用6年零6个月的时间建成了一期年产660万吨的生产规模,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新集速度、新集经验和新集模式,成为全国煤炭行业改革的一面旗帜,先后受到胡锦涛、李鹏、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新集矿区被作为"煤矿建设中投资省、造价低、建设快的范例"写入《中国的能源政策》。在中央举办的辉煌的历程——建国50周年成就展中,公司作为全国第一家运用市场机制建设的现代化煤矿,荣列中国煤炭工业的"十项第一"。国投新集刘庄煤矿与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国家体育馆等工程一起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公司主持的《两淮矿区复杂地层条件下深大井筒特殊法凿井关键技术与应用》科研成果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胡锦涛同志在新集矿区视察时指出:"新集的实践已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依靠科学技术,加强企业管理,国有企业也完全可以建设好、管理好。"

 自1998年8月改制以来,在国投集团的领导下,公司认真落实股东会与董事会的工作部署,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强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了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从660万吨提升到1555万吨,年利润实现了从千万元到十八亿元的跨越。特别是近年来,公司推进新区矿井高速高效建设,以数字化和自动化为手段,探索现代化矿井建设新路,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连续三年获得国投集团信息化测评第一位。

 公司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大做强煤炭主业,延伸产业链,确立了"立足煤炭、发展电力、延伸煤制气"的战略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公司将逐步建成刘庄电厂、板集电厂和煤制天然气项目,逐步改善企业发展结构,积极在国投集团的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发展过程中,国投新集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科技先导型企业、全国煤炭行业高产高效矿井和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企业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国家信息化500强企业、鲁班奖等国家级荣誉。

 

 

 

 

31

 

 南京港集团南京港地处长江下游,位于长江三角洲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接点、沿长江和东部沿海"T"型经济发展战略带结合部,具有承启东西、呼应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国家重要的主枢纽港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南京港辖区范围208公里,其中:北岸岸线长110公里,南岸岸线98公里。目前,南京港共拥有生产性泊位25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44个,总通过能力1.6亿吨。南京港地理位置优越、集疏运条件齐备、港口资源良好、经济腹地广阔,是南京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也是长三角地区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海进江中转体系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江海物资转运体系的重要节点。

 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南京港的主体,也是南京港最大的公共码头经营人,年货物吞吐量目前居长江港口企业第一位。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南京港务管理局。2003年10月港口下放、政企分开后,南京港务管理局的政府职能并入南京市交通局,企业部分更名为南京港口集团公司。 2010年12月,南京港口集团改制重组后,组建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港集团现有八大港区,主要从事石油化工、煤炭、矿石、件杂货、集装箱等货种的港口物流服务。集团公司现有码头泊位7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30个,最大靠泊能力8万吨级。"十二五"期间,南京港集团将抓住国家发展长江水运、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以及南京市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打造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等重要战略机遇,积极打造物流资源整合平台、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先进制造业集聚平台,全面建成"五大功能港"(即"长江集装箱运输中转港、长江铁矿石运输基本港、长江煤炭运输枢纽港、长江汽车滚装运输核心港和长江原油运输定点港"),将南京港建设成为长江现代化一流强港,为全面推进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进一步促进区域和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33

 

 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29日。2003 年3 月28日,公司正式上市,上证交易代码为600575。

 2010年12月29日,芜湖港与淮南矿业顺利完成企业重组。重组后的公司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此次重组,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淮南煤的市场占有率,融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推动芜湖区域经济乃至安徽省的经济发展。重组后,淮南矿业所拥有的铁路运输业务和物流贸易业务注入公司,与公司原有的港口装卸、仓储等传统物流资产相结合,形成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的集装卸、仓储、运输、贸易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务体系。

 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结合部,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的西北角,是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不仅是华东第二通道的重要连接点和枢纽,而且是安徽省最大,最便捷的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

 公司港区范围在长江南岸,上起双港过河标,下止东梁山架空电线塔,岸线长23.2公里。港域航道,水流平稳。码头岸线顺直,水深稳定,陆域开阔,具有良好的锚泊、航行条件,常年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总面积4769.1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4700万平方米,陆域面积69.1万平方米。拥有码头55座,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库场面积60多万平方米。各类装卸设备200余台(套),其中起重机械的最大起重能力30.5吨,可装卸40英尺国际集装箱。

 作为重组后的崭新企业,公司重焕生命力,经济利润显著提高。公司将重点加快融合、科学调研、战略谋划,实现统筹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将积极引进先进人才,提高公司整体综合水平。公司将抓住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契机,进一步将企业做大做强。

 

 

432